入秋后對蝦病毒病蠢蠢欲動
高溫是細菌病高發,低溫是病毒病高發,這是對蝦養殖中無可辯解的事實,夏季高溫期,細菌繁殖旺盛,故細菌病高發,而低溫病毒受抑制,所以夏天很難看到白斑、紅體等病毒病。
立秋后,盡管酷夏高溫的余威尚存,但也敵不過大自然的規律,夜晚降溫,白天炎熱,晝夜溫差大的時節來了。福建東山近日的氣溫就在26-33度,溫差較大,早晚涼颼颼,午后熱死牛。氣溫降低導致水溫也逐步下降,這為病毒帶來了機會?,F在恰好就遇上病毒病一例:硬池養蝦,池子大小18平米,數十口池中一口池的蝦突然出現體色發紅,大量游塘、死亡現象。
癥狀:整個身體通透、微紅,空腸空胃,肝胰臟無明顯病變;頭胸甲易剝離,頭胸甲內側有白斑,憑經驗認定為白斑病毒病,遂建議:
1.潑灑大量漂白粉殺滅該池蝦病毒,然后再排塘,避免傳染給其他池子;
2.殺滅傳染媒介—海蟑螂;
3.其余池子的正常蝦內服免疫調節劑,增強體質。
為什么認定該蝦患的是病毒病呢?病毒病有什么特點呢?
1.連續的高溫,沒有發現過這種癥狀,現在水溫降低了,符合白斑病毒病流行特點,水溫低于28度,容易發病,水溫20℃-26℃,白斑病毒病呈暴發性發展;
2.病毒是在細胞內寄生,病毒病癥狀是全身性的,如對蝦整個身體顏色微紅,局部器官的癥狀不明顯;
3.頭胸甲易剝離也是對蝦患病毒病后的特點,當然對蝦脫殼前頭胸甲也易剝離,要注意區分,正常情況下的對蝦,頭胸甲是很難剝離下來的,剝離時總帶著肉,無法分開;
4.頭胸甲有白斑,更有力的證明了判斷,當然白斑只是一種癥狀,冬季溫棚里面的蝦,頭胸甲上經常會看到白斑而對蝦無任何異常;
既然知道病毒病高發的季節來了,尤其是“白露”后,那我們該怎樣預防呢?
防傳染
自己的池塘雖養殖正常,但周圍其他池塘發病,如果進水或使用被病毒污染的工具、小雜蟹、老鼠、水鳥傳播等就可能被感染而發病。正常情況下,蝦塘或蝦體雖有病毒存在,但毒力不足或數量不足,不會造成疾病暴發,而從其他發病池塘傳播出的病毒毒力經過不斷感染后大大增強,感染力增加,即使健康的對蝦被感染也會發病。所以發病期慎重進水,注意工具的使用,防小雜蟹、老鼠、水鳥尤為重要。